现代铜鼎本以仿古居多,围绕鼎的自身意义在演变,大胆创新,造型新颖,比例协调大方,比起古代鼎,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浓了些色调,更加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Published on:2022-07-28 10:52:48 Visited:232
铜鼎校园景观铜雕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中华的铜雕文化历史悠久,一旦确定了取向,艺术的发展便有道可循,人物铜雕文化主要是通过铜雕作品展示出来的,作品中的细节,都是体现艺术的一方面,传统的铜雕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的方面吸取过来,把传统的产品打造成符合现代潮流的铜雕作品,其中本质的东西没什么改变,改变的是其中的理念和思想。铜雕工艺品、艺术铜雕等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同的艺术风格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博弈的结果。在古代,艺术工匠只有较低的社会地位,缺乏艺术创作上的话语权。这样的结果便造就了铜雕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表达较多的依赖于社会主流艺术。也因为这样,不同时期的铜雕作品总是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所幸的是,在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公众的社会艺术感知力和艺术家们的创作自由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一个高度,并且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才符合社会意识发展的主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