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为保护战友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 Published on:2022-08-19 11:48:40 Visited:208
革命军人苏宁半身像铜雕
苏宁,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为保护战友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苏宁是一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献身国防现代化的英雄,是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连以上部队悬挂画像的解放军8位著名英模之一。苏宁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都是高级干部。自1969年参军以后,苏宁在22年里,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91年4月21日,在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他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而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91年4月29日牺牲,年仅38岁。苏宁牺牲时任某炮团少校参谋长,电影《炮兵少校》说的就是苏宁的事迹。
城市铜雕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凝结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具有很强的精神性和文化性。城市铜雕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铜雕制作是有空间性时代性的,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都有特定的铜雕。铜雕是历史文化的地标,它不是局限的单一的,它有丰富的多元化的形式。一座城市铜雕往往凝结着设计者的独特匠心,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应该让它发挥出教化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铜雕本身形式、语言、材质极为多样,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铜雕通过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吸引人们的眼球,公众通过与铜雕的互动增加观赏趣味,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城市铜雕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附属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在材料上有石雕、水泥、铜雕及其他金属材料。城市铜雕一般都形体高大,气势恢宏,具有纪念意义。形体较小者。前者多建在广场、车站、政府机关等重要的公共场所,后者多散置于公园、公共绿地、林荫道等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