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Published on:2021-09-13 14:12:28 Visited:292
校园老子铜雕
中国古代史学家老子铜雕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2]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
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铜雕文化的发展可承传很大一部分在于有关制造行业的发展方法。造型艺术是一种较为崇高的人生境界,铜雕文化历经各代的苍桑,变成当代的中华民族的铜雕文化,铜雕文化的价值观念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在发展的,铜雕文化的发展过程一样印证了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雕塑作品艺术品、景观雕塑这些,都充足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公园铜雕厂家,浑朴自然,豪放大气,为它的魅力而倾倒。铜雕雕塑要求简练概括,线条流畅,具有明显特征,艺术是根据现实加以创造,创造出具有典型环境的产物,这样的创作过程是文艺的概括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