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Published on:2021-09-17 17:04:43 Visited:332
华佗古代名人文化铜雕
华佗古代名人文化铜雕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城市铜雕作为传统的铸铜雕塑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百科书,是城市的名片,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需。同时城市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一个好的铜雕城市雕塑不仅仅代表文化的产物,城市雕塑和其他城市建筑等共同构成城市高雅美丽的环境,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受到优越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精神的力量,有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这就创造了一种对于环境的投资潜能。城市铜雕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