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 Published on:2021-09-18 11:52:01 Visited:263
浑天仪古代仪器文化铜雕
浑天仪古代仪器文化铜雕
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宣夜说后来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落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器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城市铜雕所具有的文化性、精神性的内涵,是一般景观物无法取代的,它不是公共空间中的一个空洞的景观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概念,而是具有人文性、文化性并与城市中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具有生命的载体与标志。在城市中,城市铜雕作为供人欣赏和直接体验的公共艺术作品,要考虑到受众主体的文化层次和审美诉求,所以城市铜雕的表现内容应该不拘一格,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