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Published on:2022-05-28 16:04:22 Visited:150
爱因斯坦名人景观铜雕
爱因斯坦名人景观铜雕
1914年(35岁)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1915年(36岁)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1916年(37岁)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1917年(38岁),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非常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城市铜雕是艺术家的创作,更是艺术家对城市的人文领悟。城市铜雕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和技法表现问题,面对越来越狭小的城市空间,城市开发进程中给自然带来的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艺术家创作不同风格的铜雕,以此平衡自身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来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良好的城市形象代表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正是城市人个体形象的综合展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铜雕本身形式、语言、材质极为多样,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铜雕通过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吸引人们的眼球,公众通过与铜雕的互动增加观赏趣味,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城市铜雕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附属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