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军日夜兼程向抗日前线挺进时,沿平绥铁路(今北京—包头)西进之日军已侵入山西,并沿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南下,对中国军队形成右翼迂回包围的态势。 Published on:2022-07-04 09:25:21 Visited:135
拿枪八路军校园人物铜雕
拿枪八路军校园人物铜雕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3个师改变原定集中用于恒山地区的战略部署,采取疏散的战略配置,第115师挺进晋东北、晋西南,第120师挺进晋西北,第129师向晋东南地区开进,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退守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之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部队阻止日军进犯,保卫山西腹地。9月25日,第115师于平型关附近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尔后,第115师一部由晋东北向察南、冀西地区出击,先后收复10座县城和部分地区,切断张家口至山西代县间的日军交通线。第120师一部袭占井坪、平鲁,威胁大同;主力在雁门关南北打击日军运输车队,切断了大同至宁武间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第129师一部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八路军上述作战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而进行的忻口防御作战。10月中旬,为阻止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西进的日军,八路军第129师和第115师主力转向正太铁路沿线作战,并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但由于防守娘子关和忻口的国民党军败退,太原于11月8日失陷。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城市铜雕是城市建筑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铜雕鲜明而具体地负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传说和情感追忆,使城市的生命与精神在时间与空间中显现。城市铜雕的结构、布局、形象、风格和神韵,将城市功能和景观美学融为一体。从城市文化的意义上,承载着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环境软化和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积淀,构成其发展内涵新的特质。优秀的城市铜雕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城市铜雕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铜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必需品。城市铜雕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城市铜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铜雕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发达的地方文化气息会很浓郁,城市铜雕可以体现出城市发展速度之快,另外还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物质水平提高的表现。城市铜雕可以发挥出文化功能。就是从本质上来说,城市铜雕是人们智慧的显现,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可以通过铜雕来进行表现,可以为后人留下最好的记实,而且意义深远,可以做为文化遗产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