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在指挥反“扫荡”作战中,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牺牲。 Published on:2022-07-04 09:57:25 Visited:109
八路军革命标志景观铜雕
八路军革命标志景观铜雕
942年6月,正式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在对敌斗争中,各部队采取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和战术手段,打击“扫荡”“蚕食”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日伪军;同时实行“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八路军自1940年开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财经困难。自1942年起,八路军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了以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分期分批的整风。此外,八路军还协助地方党和政府宣传与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和加强“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由于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大政策”,因而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积蓄了力量,为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3年,日本侵略者仍以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巩固其占领区为主,并且加紧对国民党军的诱降活动,大力扩充伪军,以便腾出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在日军诱降下,许多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曲线救国”为幌子,投降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此形势下,八路军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十大政策”,进一步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或组织大批武装工作队和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或以主力部队采取“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给日伪军以更有力的打击,不断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扭转了根据地退缩局面,恢复、壮大了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秋季,八路军开始局部反攻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城市铜雕是艺术家的创作,更是艺术家对城市的人文领悟。城市铜雕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和技法表现问题,面对越来越狭小的城市空间,城市开发进程中给自然带来的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艺术家创作不同风格的铜雕,以此平衡自身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来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良好的城市形象代表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正是城市人个体形象的综合展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铜雕本身形式、语言、材质极为多样,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铜雕通过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吸引人们的眼球,公众通过与铜雕的互动增加观赏趣味,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城市铜雕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附属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