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在八路军对日伪军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之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兵首先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 Published on:2022-07-06 09:30:35 Visited:162
八路军扛旗户外人物铜雕
八路军扛旗户外人物铜雕
根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新形势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方针,针对华北日军先取平原,后攻山区的战略企图,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向平原地区挺进。1938年12月,第129师主力挺进冀南,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山东各抗日游击支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与到达山东的第115师部队一起巩固与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以第4纵队为基础组成冀热察挺进军,执行巩固平(今北京)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任务。
第115师第344旅旅直一部进入冀鲁豫边区,3月,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创建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第129师主力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支援下,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不久,当日军转向“扫荡”山区根据地时,第129师主力返回太行山区。第120师主力开赴冀中,协同第3纵队粉碎日伪军的围攻,初步巩固并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晋西北形势紧张,第120师主力奉命于翌年2月返回晋西北。第115师主力于1939年3月到达鲁西地区后,大力发动群众和开展游击战争,接着进入泰山以西和鲁南地区,打开了鲁西、鲁南的抗战局面。8月,为统一山东地区八路军的指挥,组成了八路军第1纵队指挥机构。
根据景观铜雕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铜雕、主题性景观铜雕、装饰性景观铜雕和陈列景观铜雕四种类型。一、纪念性:纪念性景观铜雕,必须有铜雕,而且必须以铜雕为主。以铜雕的形式来纪念人与事。纪念性景观铜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在环境景观中处于中心或主导位置,起到控制和统帅全部环境的作用。所有环境要素和总平面设计都要服从铜雕的总立意。纪念性景观铜雕根据需要可建造成大型和小型二种。大型纪念性环境有前苏联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祖国母亲纪念性景观铜雕。纪念性景观铜雕并不一定都是大型的,比较小型的纪念性景观铜雕更为普遍。二、主题性:主题性景观铜雕是指通过主题性景观铜雕在特定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主题性景观铜雕同环境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景观铜雕和环境的特殊作用。这样可以弥补一般环境缺乏表意的功能,因为一般环境无法或不易具体表达某些思想。三、装饰性:装饰性景观铜雕是以装饰性景观铜雕作为环境主要构成要素。装饰性景观铜雕调整可丰富环境特色。四、陈列性:陈列性景观铜雕是指以优秀的铜雕作品作为环境主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