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春秋》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十四年春季,在西部的大野打猎,叔孙氏的驾车人子鉏商猎获一只麒麟) Published on:2022-07-06 15:38:55 Visited:175
坐姿麒麟抽象景观铜雕
坐姿麒麟抽象景观铜雕
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且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元前481年的春天,在大野这个地方狩猎。给叔孙氏驾车的商猎获了一头怪兽,他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后说:"这是麒麟。"是便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上再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就快要完啦!"渊死了,孔子说:"这是老天要我死呀!"等到他西去大野狩猎见到麒麟,说:"我的主张到尽头了!"感慨地说:"没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说:"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学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天,而骐驎不至。"
标志性的城市铜雕的隐性象征,就是通过不可视的象征意义,以象征性的创作手法将城市精神文化历史沉淀通过抽象的概念以铜雕的形式表现出来。显性象征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概念,而隐性象征则为深层次的抽象概念,在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为了突出城市个性,标志性的城市铜雕各种不同的隐形意义。城市标志性铜雕要与当地的传统生活、历史文化相融合,它传承着风水、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城市中的记忆。标志性的城市铜雕无论从主题、形式以及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因为地域文化是标志性的城市铜雕建造的基础,地域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城市铜雕表现形式的不同。
铜雕表面的灰尘和锈蚀随着流水被洗刷地干干净净。原本通体接近黑色的铜雕焕发出本身褐黄色和墨绿色相间的古朴色彩。整个清洗过程大概用了20分钟。路边行人对清洗后面貌一新的铜雕发出啧啧称赞。在城市铜雕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理解到城市铜雕的功能、意义、艺术品格以及她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她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城市铜雕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具有世界性,只有人们的精心维护,他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