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济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十二月初八。十八岁投灵隐寺瞎堂慧远出家,礼瞎堂慧远为师,因其为罗汉再来,故现不平凡之相,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净慈寺。 Published on:2022-07-16 14:17:48 Visited:150
道济和尚人物景观铜雕
道济和尚人物景观铜雕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另有相关评书,电影,电视剧等。
南宋僧人。又名湖隐、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今属浙江)人。他的神异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通称济颠僧或济公。他从灵隐寺住持佛海瞎堂禅师出家。传说他言行类似颠狂。嗜酒肉。据北 禅师《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所载,他是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的远孙,狂而疏,介而洁,游踪半天下,所至题墨,文词隽永。但他生活落拓,寝食无定,寒暑无完衣,所受布施供养,不久即付酒家。对于老病僧人,他尽力备办药物相助。无故不入富贵人家。后常居杭州净慈寺。《清一统志》载净慈寺曾一度毁于火,他到严陵山(今浙江桐庐)一带募化,使净慈寺得以恢复旧观。临终前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记载其神异事迹。
城市铜雕具有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记载着这个城市与现代文化的对接,描绘出城市新时代的追求,凝聚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展现出城市的品位。每一个来到这个城市人,都可以观赏铜雕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品味这个城市独有的风土人情、民风,并将这些文化深深的留在脑海中。一个城市发展,我们需要这样的铜雕来记录我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城市铜雕在校园中是一道特别的景色,城市铜雕的凸显青春,展示青春,拥抱青春等主题内容为核心,把不同年纪,不同爱好,不同性格按照一种相对统一但是却不桎梏思想的方式慢慢的改善。校园铜雕制作更加年轻化,校园本来是年轻人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校园的人喜欢特立独行,喜欢有个性,有梦想,有自信的生活方式,这些东西都要通过铜雕表达出来,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却高于艺术,这种艺术为人们服务,不断提高艺术设计感和档次,让铜雕艺术更好的服务于个性化非常强的年轻学生,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