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ublished on:2022-08-19 11:41:54 Visited:240
冯雪峰半身像人物铜雕
1928年结识了鲁迅,编辑出版《萌芽》月刊,并与鲁迅共同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1937年回家乡,创作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1941年被捕,1942年11月下旬被营救出狱。1943年到重庆,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古代铜雕艺术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铜雕艺术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雕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美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世界青铜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代表。
城市铜雕水平的提高伴生于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公众人文素养和审美格调的提高,更多的优秀城市铜雕将不断诞生,那些落满尘土、毫无生气的景观垃圾也将逐渐从城市中消失。城市铜雕是艺术家的创作,更是艺术家对城市的人文领悟。城市铜雕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和技法表现问题,面对越来越狭小的城市空间,城市开发进程中给自然带来的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艺术家创作不同风格的铜雕,以此平衡自身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来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良好的城市形象代表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正是城市人个体形象的综合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