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盖州皮影戏),辽宁省盖州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盖州皮影戏又称"辽南皮影戏",流传于辽宁省盖州地区的岫岩、海城、大石桥、瓦房店、庄河等地。 Published on:2022-09-14 11:55:11 Visited:253
不锈钢皮影戏景观雕塑
盖州皮影戏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末清初时,唱腔基本是诵经体;第二阶段是清朝中期,以联体曲为主;第三阶段是晩凊时期,唱腔发展到成熟的板腔时期。盖州皮影戏的唱腔带有辽南民歌的风味,唱词格式规范,风格自然流畅,唱、念多使用盖州当地民间土语,显示出诙谐幽默的风格。盖州皮影戏伴奏乐队文武场齐全,主奏乐器是盖州当地自创的梧桐四胡,其脚色分生、旦、净、髯、丑几个行当,表演生动活泼,富于地方特色。盖州皮影起源于明代,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辽阳的一位私塾先生黄素志在其校舍试办皮影戏,用以教化众生。之后,皮影戏这一新兴艺术形式迅速传入当时的辽南重镇盖州,成为当地民间酬神娱人、祈求丰收的民俗活动。盖州皮影最初的表现方式是以手敲木鱼作为伴奏的诵经调,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逐渐演变为盲人算命用的小三弦及锣鼓伴奏的"溜口影",没有脚本、即兴连缀演唱的辽南民歌小调。
不锈钢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不锈钢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不锈钢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不锈钢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不锈钢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城市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城市景观雕塑,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存在于城市中的雕塑。城市景观雕塑,它是存在于城市公共景观环境中的,因而我们又称它为公共雕塑、景观雕塑和环境雕塑。城市景观雕塑一方面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城市景观雕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一座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