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李时珍所撰的一本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 Published on:2022-09-15 14:33:24 Visited:114
喝茶人物户外景观铜雕
喝茶人物户外景观铜雕
随着茶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伴侣,饮茶的境界也进一步升华,进而形成了茶文化。而在中国也只有茶这种植物,与高深莫测的「道」连在了一起,周身弥漫着平和虚静的道气。「茶道」这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封氏闻见记》:「……茶道大兴。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而「茶道」的创始者,正是《茶经》著书之人——陆羽,后人尊称其为茶圣。与此同时茶道也传到了日本,举国上下盛行饮茶之风,并在修行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中,茶道进一步提纯为一门「和、敬、清、寂」的禅门艺术,禅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而一枚茶叶采摘下来,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处理后,方能成为可供人们冲泡的茶叶。于此意义来看,茶的生命无异于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获新生。
上品茶叶味醇韵雅,然必生于艰难之境。《茶经》载录:「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一个人品茗久了,自然能品出茶中丰富的况味,从茶叶质地到沏茶温度、水质,到浸泡时间,都攸关泡出的茶香味。一般而言,若以温水来沏茶,茶叶只是僵硬地浮在水上,闻不到它散逸的清香。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在一次又一次的冲沏下,茶叶不停翻滚沉浮,不断舒展,终于如云霞般绽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润,或如夏日般的奔放,或如秋风般醇厚,或如冬雪般沁人的阵阵幽香。四时之茶韵,永远令人回味无穷!这正如同我们的人生,不经风雨磨砺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只是一味地悬浮在生活表面,永远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苦乐年华中翻滚沉浮,却始终努力绽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
人物铜雕一般的选材都是一些名人对人们有学习生活有教育启示意义的人物,或者以人的事迹作为题材而制作,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以人物铜雕为例,可以让人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顽强奋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为国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是经过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采取的今天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