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二种,一是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Published on:2020-11-20 16:30:51 Visited:849
端簸箕人物铜雕
端簸箕老人铜雕
做簸箕需要阴湿、避阳光、不见风的环境。农家一般都在地下打地窑,有如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地道,当地人称簸箕窑,也有戏称为冬暖夏凉、湿润恒温的"神仙洞"。做簸箕用的工具主要有铁镰(推刨)、方锥、槽锥、钩针、拨停、绳锤、捋篾刀、量舌、尺子等。铁镰用以刮簸箕舌头,要刮得平整、薄厚适中。
核桃峪的簸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的优点是窝深、掌平,不撒粮食和簸物。掌平利于播出杂物,不留残渣,好使换。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
簸箕的品种有大簸箕、小簸箕,还有净物簸箕。净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间的一种小型簸箕,没有撑角,主要是装物时用。随着生活用途的多样化,编织者也生产出一种变型的簸箕。这种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开,况且有舌头,用以"吐废物",而这种变型的簸箕叫笸篮,有似我们日常应用的洋瓷脸盆。从容量上看,有大笸篮、小笸篮,从形体上看,有正方形笸篮、圆笸篮、长方型笸篮;从用途上分有盛馍笸篮、针线笸篮、旱烟笸篮等。笸篮的做工较之簸箕简单点,但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篮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簸箕和笸篮除了播扬杂物、盛装粮食、美化生活而外,还可用作农家晒枣、晒核桃、晒花椒、养蚕等。这就是说除了液体不能盛而外,再盛其他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用来盛晒物品易干又不粘脏物,所以人们即便生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簸箕和笸篮与人们关系不但没有疏远,而且显得更加密切,什么吹风机、扬场机、风扇远远不能代替它。这是因为"物用使其然"。
大簸箕又称斗枪(音译),圆状,周边凸起,用竹篾编制而成,将斗枪平放在地或者放在几个木凳上,可以在里面晒谷物、豆子等。
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