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Published on:2020-12-30 10:43:12 Visited:645
八路军雕塑,玻璃钢仿铜人物 (9)
八路军雕塑,玻璃钢仿铜人物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地沿用下来。
1935年8月,共产国际七大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从1936年初开始,国共两党就第二次合作进行了多次会谈,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调停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加快了第二次合作的谈判进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平为北平简称,今北京;津为天津简称)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通电,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呼吁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共赴国难宣言,宣布:“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发,担任抗日前线职责”。7月29、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13日,淞沪会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发城市的控制。
淞沪会战爆发,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谈判起了重大促进作用。在南京国防会议期间,两党达成了最后的合作协议。
部队番号
抗日战争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蒋介石撤消。
八路军3个师的番号为一一五师、一二跂师、一二九师,原来都是东北军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削弱东北军,对东北军进行“整理”,将17个步兵师整编为10个,这3个师都被找借口裁掉,番号撤销。红军改编八路军时,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就把这3个番号授予八路军 。
折叠改编成立
八路军军旗
西安事变后,国共经过反复谈判,确定红军改编原则 。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同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改红军为八路军的命令:“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为加强红军改编后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9日又成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同时决定在八路军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 。
8月25日,朱德、彭德怀发表就职通电,向全国人民承诺:八路军将“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地沿用下来 。
1937年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