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Published on:2021-08-05 14:27:42 Visited:334
刘胡兰雕塑,玻璃钢仿铜半身像 (2)
刘胡兰雕塑,玻璃钢仿铜半身像 (3)
刘胡兰铜雕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刘胡兰14岁时被破格推举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组织参与当地妇女革命工作。1946年6月,刘胡兰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活动。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撑着整个名族文化的发展,也支撑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通过不同的铜雕塑传承着不同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把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下去。城市铜雕塑是表现城市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城市铜雕塑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雕塑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标志,谱写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城市雕塑精神与城市发展相互结合,更加能体现出城市发展的核心文化,雕塑让整个城市的文化和风景相互结合,赋予风景有特色的文化性,这是艺术的凝练,让更多的雕塑在城市中以不同的形式与场景相互结合,谱写出不同特色的城市文化。当我们走在城市中去欣赏城市文化的时候,这个时候雕塑更具有美感,更是形、美、场景三者结合富有特色的文化,对于城市雕塑发展而言是文化的传播,也是文化发展的蔓延,让城市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大家面前。雕塑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让雕塑的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城市文化更加精彩。铜雕塑的文化色彩让城市更加精彩。雕塑精神文化在城市中传播,是风格、色彩、精神文化的体现,是技术上升到艺术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