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 Published on:2021-08-14 11:40:12 Visited:318
校园孔子像铜雕
校园孔子行教像铜雕 (2)
王国维先生早已指出:神话传说背后,往往有着史实的素地(背景)。不仅如此,神话传说背后往往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哲学思考,我国古代先贤始终有着高明的哲学。
从盘古开天地起,立于天地之间的就是大写的人。人文始祖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这对矛盾构成的,并剔开天机,画出了— —和——两个符号代表阴阳,创制八卦以为民用;神话传说讲五帝时代的颛顼、共工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覆东南。”这其实是在告诉后人:他们发现了“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的规律(《象·讼》说“天与水违行”思想于此一脉相承)。舜帝“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最新证据——清华简《保训》语)。舜帝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决策稽疑,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然而,此时人们还停留在天、地、人各行其道的认识水平上;周室发现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真谛,提出“荷天瞿”、“法地理”的思想,追求“恐以守功,智以避患,敬以承业”目标。孔子老而好《易》,发现了人道可以学习天道、地道,会通天人,可以改变命运的规律,作《易传》,号召人们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由此看来,我国圣贤的哲思自古以来就是成体系的,这个体系正体现在《易经》之中。
大易医国,大易医人。名人雕塑有一种激励的力量,是一个民族对人物辉煌历史的铭记,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正面教育;人物雕塑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好多地方都会有它的身影,人物雕塑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文化风气。是采用黄铜制成的铜雕产品。黄铜中加入锰可明显提高合金材料的耐蚀性,而不降低其可塑性通过铸铜制作而成。铸铜雕塑的价值取向也是跟随年代的前进在发展的,它的发展历史同样见证了中华名族文化的发展,雕塑工艺品等,这都完全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名人铜雕适用于校园,景区等地安置摆放。安置在景区中,好的景区雕塑可以征服世界各地游客的眼睛,景区雕塑还应该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配合,带给人们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安置在校园中,校园雕塑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