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Published on:2021-08-15 14:19:41 Visited:304
王阳明铜雕
王阳明铜雕[1]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建设。我们通过不同的城市铜雕塑,展现城市文化,完成对城市的建设。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设计出适合这个城市核心文化的铜雕塑,来展现这个城市发展的历程。让人们对城市的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城市雕塑是展现出城市的人文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雕塑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城市的文化。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让城市雕塑文化的理念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铜雕塑让城市的风景变的更加诗情画意,把风景的灵性大大的提高,这也是雕塑艺术升华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艺术品位的上升,把城市文化在雕塑中不断加强,让人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城市文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