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Published on:2021-08-24 14:39:38 Visited:290
孔融让梨历史故事铜雕
孔融让梨历史人物铜雕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其中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在古代就有了铜雕文化,铜雕文化出现早的时候是在商周时期。而现在铜雕文化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的各种铜雕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铜雕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城市雕塑来传达对城市生活文化的热爱。城市雕塑的改造材料多样化:城市雕塑是由各种形态各异的具体物质材料造成的,雕塑的制作过程就是用思维在创作,用材料进行实施的过程,所以城市雕塑的创作受到物质材料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题材进行创作,从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雕塑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特点,并反映了人们的兴趣、风俗、习惯等。现在的城市铜雕塑都加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