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Published on:2021-08-25 11:42:29 Visited:291
柳公权铜雕 (2)
柳公权铜雕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城市铜雕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环境的绿化,同时也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城市建设中会规划出一部分铜雕。这些铜雕作品在高楼林立、交通纵横中屹立,不仅能够缓解建筑群集中的压抑感,同时也起到对场地的平衡作用,具有美化城市、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城市铜雕是美化城市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体现人文艺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历史和文化的记录具有载体作用,更是时代的象征。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铜雕的规划也逐渐提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不仅成为了城市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风景的重要一员。良好的城市铜雕规划和城市铜雕作品的结合,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格局,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彰显城市个性,体现民族风俗、承载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中城市铜雕的必要性满足城市环境发展的需求,满足公众文化艺术需求,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文化引领生活理念反映群众的审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