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Published on:2021-08-28 16:39:58 Visited:387
青铜司母戊鼎,仿古司母戊鼎 (1)
青铜司母戊鼎,仿古司母戊鼎 (2)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广场雕塑造型可按照制造人的思维,进行制造,或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但总的来说,广场雕塑的造型是抽象的。仔细观赏品味才会发现它的观赏价值。价值编辑广场雕塑在广场空间构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它与广场进行空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其联系广场空间的逻辑纽带,更是雕塑自身之三维特性的空间价值体现。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一般由地面铺装,雕塑,绿化,灯光等组成,雕塑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供人们观赏,且观赏价值高,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雕塑的形式和主题往往与城市的历史、传说、文化有关,一件好的广场雕塑将成为城市的名片。广场雕塑也是雕塑的一种形式,它仅次于动物雕塑,人物雕塑,城市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