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公受命勘测并修建京张铁路,担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任总办)。当时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在不雇佣外国工程师的前提下,才允许中国人自己修建。 Published on:2021-09-02 14:53:57 Visited:316
詹天佑铜雕,校园名人铀雕
詹天佑校园名人铜雕
詹公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深感若不能建成此路,必将"贻笑于邻国"。但那时有修建铁路经历的中国工程师极为缺少,勘测京张铁路时,仅有两名技术助手,他们就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徐文炯、张鸿诰。
京张铁路的修建时,中国铁路技术人员十分匮乏。詹公仅能延揽邝孙谋(留美同学,供职关内外铁路)、颜德庆(留美回国,供职江苏铁路)和沈琪、陈西林、翟兆麟、俞人凤、柴俊畴(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3年铁路工程班首批毕业学生)等人,其他多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和部分肄业生,包括徐文炯、张鸿诰、耿瑞芝等16人,他们是京张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的基本力量。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建成,工款还结余28万两白银,10月2日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振奋了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勇气。正如大会上广东代表所说:"詹总办独具匠心,不假外国人分毫之力,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铁路工程既可由中国人自筑之,全国矿务、机器、工厂,中国人也能自为之。"这是詹公丰功伟绩的重大意义,也反映了山海关铁路官学堂培育人才的卓越贡献。当时,清政府邮传部奏准给予奖升的帮工程司有5人,其中4人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的学员。
詹天佑深感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匮乏,对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的青年十分珍视、多方培养,使他们在京张路的修建中迅速成长,很多学员在汉粤川铁路上,成为詹天佑督办的技术骨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建设。我们通过不同的城市铜雕塑,展现城市文化,完成对城市的建设。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设计出适合这个城市核心文化的铜雕塑,来展现这个城市发展的历程。让人们对城市的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城市雕塑是展现出城市的人文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雕塑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城市的文化。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让城市雕塑文化的理念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铜雕塑让城市的风景变的更加诗情画意,把风景的灵性大大的提高,这也是雕塑艺术升华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艺术品位的上升,把城市文化在雕塑中不断加强,让人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城市文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