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军日夜兼程向抗日前线挺进时,沿平绥铁路(今北京—包头)西进之日军已侵入山西,并沿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南下,对中国军队形成右翼迂回包围的态势。 Published on:2021-09-03 11:36:36 Visited:290
八路军雕塑,玻璃钢仿铜人物 (5)
八路军雕塑,玻璃钢仿铜人物 (9)
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控制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对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军采取四面包围的态势和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准备反围攻等指示,以一部兵力牵制和打击日军,大部兵力迅速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群众武装,扩大部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4月底,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同时部队也迅速扩大,先后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晋冀豫军区,组建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8个步兵团,以及2个相当于旅的纵队和20个相当于团的游击支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从而对华北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
为在华北敌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使山地与平原游击战争更好地结合,1938年4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深入冀南平原,协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冀南和开创鲁西北抗日根据地。5月初,中国共产党冀中组织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并开创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同月,第120师和晋察冀军区各一部合编为第4纵队,挺进冀东,协同中国共产党冀热边特委领导冀东20万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开创了冀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组建起来的各支基干部队,于6月进行初步整编,统一使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的番号,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城市铜雕是城市建筑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铜雕鲜明而具体地负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传说和情感追忆,使城市的生命与精神在时间与空间中显现。城市铜雕的结构、布局、形象、风格和神韵,将城市功能和景观美学融为一体。从城市文化的意义上,承载着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环境软化和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积淀,构成其发展内涵新的特质。优秀的城市铜雕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城市铜雕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必需品。城市铜雕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城市铜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