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Published on:2021-09-09 11:39:51 Visited:286
守株待兔典故铜雕
守株待兔人物铜雕,园林景观雕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农民看到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如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
城市铜雕是城市建筑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铜雕的结构、布局、形象、风格和神韵,将城市功能和景观美学融为一体。从城市文化的意义上,承载着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环境软化和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积淀,构成其发展内涵新的特质。城市铜雕是存在于大街小巷的精灵,他们静默在那里沉默但不孤寂。来来往往的人对他们驻足观赏,或惊叹于他们的雕刻技艺或因其展示的形象勾起自己的片片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