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成虫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果汁、树液、糖饴或发酵物,也有吸食溪边或苔藓上的清水、鸟兽粪便液及动物尸体体液的,种类不同,摄食习性亦异。
Published on:2022-06-13 15:35:50 Visited:133
白色蝴蝶景区不锈钢雕塑
白色蝴蝶景区不锈钢雕塑
世界蝴蝶分类系统研究最为全面的文献当属德国昆虫学家A.Seitz主编的《世界大鳞翅目》巨著,书中把世界蝴蝶按古北区、印澳区、美洲区和非洲区分卷出版,每册均有蝴蝶原色图版,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之后,澳大利亚蝴蝶专家B.D'Abrera对世界蝴蝶进行了广泛研究,1981一1997年出版了全北区蝴蝶3卷、东洋区蝴蝶3卷、新热带区蝴蝶7卷、澳洲区蝴蝶1卷,非洲热带区糊媛1卷,共15卷。2001年,他又出版了《世界蝴蝶简名图谱》,对世界蝴蝶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蝶类知识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蝶类研究已进入种下分类。采用了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使蝴蝶分类工作更为细致、深入。
中国蝴蝶分类研究起步较晚,1958年,著名蝴蝶专家李传隆教授出版了《蝴蝶》一书,该书把中国蝴蝶分为11科,244属,1277种。这11科是:弄蝶科 Hesperiidae、凤蝶科 Papilionidae、绢蝶科 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眼蝶科 Satyridae、环蝶科Amathusiidae、斑蝶科 Danaidae、蛱蝶科Nymphalidae、喙蝶科Libytheida、蚬蝶科 Riodinidae、灰蝶科 Lycaenidae。此后,李传隆教授出版了《万里扑蝶》(1980)及其6篇报告《中国蝶类小志》(1955-1985),为中国蝴蝶研究增添了内容。
中国大陆第一本蝴蝶彩色图谱是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1978年撰写的《鳞翅目·蝶类》一书,书中图示了陕西产的蝶类11科 180多种,每种都有中文名称,为中文名系统化开了一个好头。此后,才陆续出现了一些好书:如1982年湖南郴州和青海各出版了一册《经济昆虫图志:鳞翅目(蝶蛾)》,1984年王光等人发表了《辽宁蝴蝶名录》,1986年王丽君发表了《帽儿山的蝴蝶名录》;1988年伍杏芳出版了《岭南绿洲蝴蝶》等。
不锈钢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不锈钢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不锈钢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不锈钢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不锈钢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