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同志是浙江省杭州市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杭州市艮山中学英语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Published on:2022-07-24 15:43:16 Visited:208
名人詹天佑景观铜雕
名人詹天佑景观铜雕
1891年初,在洋务运动的晚风中,清廷重臣李鸿章受命在山海关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他的得力助手周兰亭、李树棠总揽筑路事务,全力以赴修建关东铁路(古冶-山海关-中后所-奉天等)。虽然朝野中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对政府修建铁路一直争论不休,但李鸿章在1892年已经和开平矿务局的英国技师金达签下了协议,着手修建关东铁路第一段由古冶到山海关的铁路。其实,早在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就已运营,虽然马拉蒸汽机车一度成为闹剧,但那时中国的铁路业已经蹒跚起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条铁路延伸到滦河岸边时,奔腾咆哮的滦河水使修路的步伐戛然而止。面对宽阔的河面,踌躇满志的金达邀请世界一流的英国铁路专家喀克斯,信心十足地指挥着施工架桥。可是滦河下游河宽水急,河床泥沙很深,地质结构复杂,桥墩屡建屡塌,众人一筹莫展。高傲的英国专家在架桥环节屡次受挫之后,最终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嫁给了德、日专家,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工期将至,金达想起了詹天佑。各国建滦河大桥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他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滦河桥为单线铁路桥,全长670.6米,共17孔,自山海关端起为9孔30.5米上承钢桁梁、5孔61米下承钢桁梁、孔30.5米上承钢桁梁、2孔9.14米上承钢板梁。从1876年吴淞铁路修筑到1911年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国铁路共修筑桥梁6000余座,其中滦河桥是采用先进的气压沉箱建筑基础的第一桥。
城市铜雕凝结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是一个城市的“魂”。城市铜雕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精神追求,体现人们审美理想的艺术语言之一,也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城市铜雕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进一步研究城市铜雕的功能、意义、艺术品格以及她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她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价值、艺术价值,站在城市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高度来对待城市铜雕创作。必须意识到,只有对民族母土文化深入研究、充分认识、领悟其精髓,并且以此为本,合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而又始终保持民族自己的艺术语言特点,才可能创造出具有经典性的永久意义的城市铜雕。城市铜雕语言只有具有民族性,才会具有世界性,才会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存在且独具魅力,也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