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幼虫体表有一层较坚硬的表皮,它的伸展性有限,所以生长到一定阶段,必须蜕去老皮,着生新皮,才能继续成长。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个龄期,幼虫共蜕三次皮,有四个龄期。 Published on:2021-08-14 11:49:08 Visited:206
彩绘七星瓢虫公园不锈钢雕塑
彩绘七星瓢虫公园不锈钢雕塑
七星瓢虫幼虫与异色瓢虫幼虫相似。区别在于七星瓢虫幼虫淡蓝灰色,异色瓢虫幼虫灰黑色。七星瓢虫幼虫腹部背面和侧面,每节生有六个短刺;第一、四两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对黄色短刺;其余各节短刺皆为黑色。异色瓢虫幼虫腹部背面两侧,每节生有六个分枝的枝刺,第四两节的背面两侧,各有一对桔红色枝刺,其中第一节的两个枝刺基部相连,形成一个桔红色大斑。
某些金花虫类的卵,如柳叶甲的卵和七星瓢虫的卵很相似,常被误认为七星瓢虫卵,但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①两者产卵习性不同,柳叶甲常在柳叶上产卵,而七星瓢虫通常不在树叶上产卵;②柳叶甲卵粒是长圆形,卵块排列疏松而不整齐,七星瓢虫的卵粒是梭形,排列紧密而整齐。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是它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七星瓢虫经常在蚜虫的寄主植物上爬动、搜索,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能迅速地用上颚咬住,将蚜虫吞食。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即使蚜虫就在它的眼前,似乎也不能发现。七星瓢虫成虫和幼虫虽都取食蚜虫,但因虫态不同,口器结构不同,取食方法也有差别。成虫取食时,通常将蚜虫咬住,经过口器的简单咀嚼后,将蚜虫躯体、附肢等完全吞下。大龄幼虫取食基本上和成虫一样。但初龄幼虫因口器小,吞食力差,取食时常在蚜虫体上咬一个孔,吸食汁液,最后留下蚜体残壳。一头七星瓢虫的成虫,平均一天吃棉蚜100-120头,吃菜蚜147头,吃杏蚜59头。幼虫食蚜量则因龄期的大小而不同,龄期小吃的少,龄期大吃的多。
当我们设计每一座城市雕塑时,无不希望它有持久性和传播性,无不希望一座站立的雕塑,向人们传递这座雕塑所代表的话语力量,传递这座城市所倡导的人文价值和城市精神。而要保持雕塑的持久性价值,就需要遵循几个规则:首先,反映城市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雕塑,才是有生命力。如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首先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景观,而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城市灵魂、城市精神。其次,城市文化的积淀和内涵,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标志性雕塑,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区域特色,离开了历史继承的城市发展,必然缺乏文化内涵。第三点,南京经济腾飞,需要文化为基础的结构调整。转型靠什么?只能依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孙中山铜像的意义,应该成为南京城市发展转型的契机。其次,城市雕塑不应为当下的风气、事件、人物所动。无论是艺术类的雕塑,还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雕塑,只应凝固有留存价值的城市记忆。而某些当下的风气、事件、人物,或许风骚与今天,可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更可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用雕塑来为我们的城市留存记忆。第三,城市雕塑要为子孙后代留存城市精神,从树立的那一天起,就应当每时每刻无言地传递着城市的文明气息,因此,每一座雕塑都须对城市人文脉络、人文气质、人文事件进行精耕细作。在这个意义上,树立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头脑一热就立一座雕塑,就别指望那座雕塑能一路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