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侵略者仍以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巩固其占领区为主,并且加紧对国民党军的诱降活动,大力扩充伪军,以便腾出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 Published on:2022-07-04 09:37:25 Visited:119
八路军革命广场人物铜雕
八路军革命广场人物铜雕
在艰苦的斗争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的总方针和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十大政策”,普遍加强了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特别是实行精兵简政,大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和战斗连队,撤销各纵队指挥机构,将大部分主力旅与二级军区或军分区合并,实行主力军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构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适应敌后艰苦斗争环境和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需要。
1942年6月,正式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在对敌斗争中,各部队采取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和战术手段,打击“扫荡”“蚕食”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日伪军;同时实行“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八路军自1940年开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财经困难。自1942年起,八路军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了以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分期分批的整风。此外,八路军还协助地方党和政府宣传与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和加强“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由于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大政策”,因而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积蓄了力量,为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
铸铜雕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铜雕作品。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因此,城市铜雕的建立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门如市政厅或国家下令,由其下属的有关美术或铜雕的组织具体负责筹划、实施,通过招标或专门邀请某位或某几位铜雕家进行创作完成。铸铜文化从古到今不断的创新与发现。铸铜雕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并在人们不断演变,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让铸铜雕成为了现在我们所见的铜雕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