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周南·麟之趾》记载:"麒之趾,振振公子;吁磋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暖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暖麟兮!"(麒麟的脚趾啊,不践生物。 Published on:2022-07-08 16:40:13 Visited:337
神兽麒麟景观小品铜雕
神兽麒麟景观小品铜雕
南梁,《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麒麟是仁兽)。晋朝,《春秋经传集解》记载:"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故所以为终也。"(麒麟是仁兽,没有明智的君主时被捕获,孔子为周朝不兴旺而悲伤,因为抓获麒麟而停止写作)。唐代,《获麟解》记载:"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麒麟是灵兽,诗中有歌颂,书中有流传,就算是妇人和小孩都知道它代表吉祥)。元代,《元史·五行志》记载:"有鳞、无毛、其色青黄。"(麒麟没有毛,颜色是青黄的) 。
城市铜雕凝结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是一个城市的“魂”。城市铜雕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精神追求,体现人们审美理想的艺术语言之一,也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城市铜雕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进一步研究城市铜雕的功能、意义、艺术品格以及她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她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价值、艺术价值,站在城市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高度来对待城市铜雕创作。必须意识到,只有对民族母土文化深入研究、充分认识、领悟其精髓,并且以此为本,合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而又始终保持民族自己的艺术语言特点,才可能创造出具有经典性的永久意义的城市铜雕。城市铜雕语言只有具有民族性,才会具有世界性,才会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存在且独具魅力,也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城市铜雕通过铜雕语言表达了城市的主题,使参观者得到了更直观的教育和感悟。城市文明包括都市生态文明,这是后现代建设性文化观念。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铜雕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铜雕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纵观世界上美丽的都市,艺术皆已融入整个生活环境的设施中,令人赏心悦目。众所周知,环境能改变人类原有的特性,不同的环境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渴望自然环境的洗涤,却摆脱不了城市中的嘈杂喧嚣及呆板的水泥、金属。人和自然环境严重疏离,人们的心灵活动越来越狭窄。人们探索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并存的合理性,并由此产生环境艺术。铜雕是城市景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时铜雕在城市景观中起到表达城市主题的作用。铜雕本身通过铜雕的形式、语言、题材等表达铜雕的主题和内涵,从而表达城市的主题。